1)我国服装制造能力极强,但是供应链整体效率待优化。传统分销模式中间环节多,供应链缺乏弹性,不经济。新零售增加消费路径,加剧市场碎片化,品牌需要提高供应链灵活度,以快速适应需求市场变化。
2)不同品类的供应链变革诉求不同,男女装消费者偏好差异大,男装关注渠道组合优化,女装重在促进产销联动;而“运动日常化”促使运动与快时尚细分边界逐渐模糊,倒逼运动品牌优化供应链弹性。
3)渠道在变、消费习惯在变,品牌供应链在变,物流的价值也在变。不同品牌、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反应速度和时效要求,没有好的整合、运营能力的物流企业很难在服装这条赛道上长大。
近日,国外服装企业H&M集团发布的一份称“抵制新疆棉花产品”的声明,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随着热度发酵,更多抵制新疆棉的国外鞋服品牌被扒出,引发众怒。
而随着国内消费渠道、消费习惯改变,拥有高品质、高性价比特点的国产品牌早就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,竞争优势不断提升。H&M等外来品牌如此行为,无非是加快被国货不断替代的速度。
当然,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格局改变,供应链也跟着变化,物流的形态和价值也会有所变化。运联研究院本专题文章将以国内服装行业的变化路径研究为基础,带领大家一起探讨服装物流的破局之路。
1、发展:品牌从无到多,渠道从长到短
80年代我国凭借人口红利,在政策引导下开启了鞋服生产代工时代。从早期的“本地工厂满足本地市场”的供应模式,发展为以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山东、福建为代表的服装产业集群,满足全球鞋服生产需求。
随行业发展,代工厂完成自我升级,逐渐由OEM转型为ODM。品牌也尝试通过分销加盟的方式,快速、经济地开拓市场、提高知名度。
但多级分销模式,制造端和消费者之间信息脱节,不可避免地出现供需不匹配、产品滞销的问题。为了更好地把握消费市场、把控利润空间,品牌自营模式兴起。
1.1 制造:需求萌芽,工厂升级,市场成就品牌
我国经济发展初期,消费者购买能力有限,在购买鞋服时主要以满足基本需求为主,产品同质化严重。后来消费能力提升,促进工厂、品牌创新产品,国内服装制造业全面升级。
1)早期服装企业规模小,同质化程度高
服装生产工艺相对其他制造业来说,并不算复杂。由于行业门槛并不高,有场地和一点资金就可以简单复制产线,加入生产队列。国内很快形成了几个服装产业集群,多在沿海一带,以小规模工厂/作坊为主,品牌概念比较模糊。
2)工厂能力升级,初代品牌成型
凭借政策和人口红利,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福建、山东这几个省基本包揽了全世界70%的生产。剩下的30%里,有25%是被中国人投资的东南亚企业承包。可以说,整个服装制造业是中国的天下。
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提高,潜在的服装购买需求被激发出来,大量集聚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。在需求市场的驱动下,工厂提高研发设计能力,从OEM转型升级为ODM。
同时,需求市场的集结,也给一些具备资金和运营能力的企业,提供了“品牌化”空间。品牌商开始同工厂合作开发,或者自主设计生产产品,初代品牌成型,但辐射市场有局限。
3)多因素影响国产品牌价值塑造
有许多国产品牌,与国际高奢品牌在同一工厂生产,选择更高单价的加工工艺,售价只是外来品牌的30%不到,但总是很难扩增市场。
显然,国产品牌在制造能力、品质控制方面整体是占优势的,只是缺乏品牌“价值”。而品牌价值的塑造,不仅受消费观念、企业设计能力影响,还与销售渠道有关。
1.2 渠道:从“分销为主”到“直营主导”
过去,除了国际品牌和国内极少数大牌,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没有能力覆盖全国渠道的,其产品还是要通过多级分销才能到达消费端。在此期间,专业市场在整个流通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后来,随着市场扩张,品牌主要采用加盟分销模式快速打开市场。但该模式由于货权多级转移,产销两端存在信息壁垒,容易导致库存积压。在此背景下,门店直营模式兴起。
1)专业市场在传统链条中扮演重要角色
早期,服装企业和工厂规模都不大,不足以支撑其搭建全国渠道,一般产品都批量发给就近的专业市场。专业市场分为三类,一级、二级、三级。产品由工厂发到一级专业市场进行展示,再由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采买批发到次级市场。
个体老板来二级或三级市场批发商品,拿到门店去零售。而品牌则是主要通过买手(采购),直接到中大、荷花池、动物园这样的一级专业市场去采购,或直接与工厂联系出货。
2)品牌商通过加盟模式,低成本扩张市场
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,渠道为王。但门店的增加意味着大量固定成本的增加,对大多数国内服装企业来说,是无法实现大量铺设门店的。而经销加盟模式,既可以使门店数量在短时间内倍增,又可以降低品牌销售成本,是比较经济的渠道选择。
但是,该模式中间环节多,品牌与消费者完全脱节,信息不对称,容易造成资源浪费。例如以加盟模式快速铺开市场的雅戈尔,由于加盟商缺乏经验,不能合理预估销量和做高效的营销,导致库存积压,商品严重滞销。
3)直营模式兴起,渠道组合优化
为了优化资源配比、提升利润空间,以安踏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开始探寻新的运营路径——品牌直营+分销加盟。
品牌直营模式下,产品由品牌总仓直发门店,去掉多级中间商。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,提高利润空间;还可以透过直营门店直接掌握消费者信息,有助于预测消费市场。不少品牌重点推进门店直营模式,减少分销渠道的占比。
2、现状:线上渠道加剧市场碎片化供应链变革存在品类差异
过去,由于销售成本和物流成本偏高,品牌市场辐射的广度和深度有限。而电商的发展则降低了小品牌打通全国市场的成本,品牌越来越多元化,服装市场竞争格局改变。
传统供应模式缺乏弹性,难以应对高度分散及不可测的需求市场。尤其是女装这类低集中度的细分品类,需要足够灵活的供应链,才能在不断丰富产品矩阵,去捕捉消费者偏好的同时,平衡好激增的成本和管理压力。
2.1 技术变革加剧市场碎片化,品牌竞争格局改变
随着国民购买力水平上升,消费者对于服装不同的功能、风格、性价比需求逐渐被激发出来。且不同性别、职业、年龄段的消费者偏好又存在明显差异,市场不断扩大又不断细化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